欢迎来到择思达斯经颅磁刺激仪

全国咨询热线

13813910937

新闻资讯 Product display

扬州孤独症(自闭症)儿童与食物不耐受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为一类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及交流障碍、兴趣窄、刻板与重复行为为主要特点,已成为儿童精神类致残的重要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孤独症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饮食不耐受,这可导致儿童智力及免疫力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等。合理膳食适合于具有食物不耐受现象的孤独症儿童,可作为教育康复的一个有效补充手段。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与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1905年由FrancesHare发现的,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其中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率最高,可高达44%。孤独症儿童和发育迟滞的儿童有典型的食物不耐受,尤其是孤独症儿童更普遍。研究发现孤独症组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精神发育迟滞组和正常组,并认为ASD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阳性的ASD患者症状较严重。通过检测90例孤独症血清中90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SIgG),探讨孤独症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和相关特征,分析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孤独症相关症状的关系,结果显示检测的所有孤独症患儿有1~25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发生率为100%。有6~10种食物不耐受的儿童最多,共34例(37.8%)。正常对照组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生率为37.7%,把2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的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程度孤独症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严重孤独症儿童较轻中度孤独症儿童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更普遍。

  1孤独症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原因食物不耐受是一种生理现象,主要由于食物本身有某种特性,消化道缺乏相应的酶或肠道菌群紊乱,造成机体对食物的直接反应。

  1.1食入敏感食物孤独症儿童食入敏感或过敏的食物后机体产生有毒分子,激发异常的免疫功能,干扰了肠-血-脑屏障,使神经毒性分子进入脑内导致脑炎性变化出现ASD。

  1.2消化酶活性低分析认为ASD患儿体内消化酶活性偏低,存在消化酪蛋白和谷蛋白障碍,机体对大蛋白质如麦胶蛋白和酪蛋白消化障碍,产生有毒物质(神经肽),改变神经功能。孤独症患者尿中存在不正常的肽段,这些肽段主要成分是酪蛋白(主要来源于牛奶或奶制品)、谷蛋白(主要来源于谷类食品麸质)。不耐受食物往往不能彻底分解,形成的过量短肽片段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时,影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同时也可能伴谷蛋白和(或)酪蛋白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某些孤独症的表现。另有研究发现,有胃肠道问题的孤独症儿童双糖酶活性低,这会使有毒物质进入血液,破坏血脑屏障,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发孤独症症状。

  1.3菌群紊乱目前,已发现一些疑似与孤独症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物或菌群组成紊乱。

  (1)菌群增多: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在严重孤独症患者中明显增多。(2)菌群减少:大多孤独症儿童缺少普氏菌属肠型;肠道中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真杆菌科、双歧杆菌明显比正常儿童少。(3)异常菌群存在:大约50%的孤独症患者中存在脱硫弧菌,还有过半的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孤独症儿童肠道中存在另一种肠道微生物-萨特菌,而正常人中未发现。

  2食物不耐受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

  2.1导致营养元素缺乏及继发问题孤独症儿童不耐受食物为:鸡蛋、牛奶、螃蟹、小麦、芝麻、西红柿、巧克力等,大部分为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存在明显的食物不耐受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营养元素缺乏。Herndon等曾对孤独症儿童营养成分的摄入做了较详尽的调查,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存在钙、铁、VitE、VitD和纤维素等缺乏。营养元素缺乏会引起其他继发问题,如:李洪华等在一篇综述中认为,母孕期和儿童早期缺乏VitD可能是引起ASD的环境危险因素之一,报道的索马里裔ASD患儿母亲存在着极度维生素D水平低下,维生素D的缺乏,不仅会影响骨骼发育,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及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有文献报道了一例孤独症患儿饮食不耐受导致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干眼症病例,维他命A缺乏尽管常发生于第三世界营养不良的孩子身上,但确实也可出现在工业时代的孤独症孩子身上。营养元素的缺乏还会影响智力及免疫功能。调查111名孤独症儿童中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摄入量普遍不足,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叶酸、钙和锌摄入量严重不足,这些营养素对患儿的脑发育和维持脑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营养元素的缺乏易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智力发育不全。报道因发育异常或迟缓为临床症状到院检测食物耐受情况的患儿不耐受总项次阳性率(13.3%),以免疫低下等免疫相关症状检测的患儿食物不耐受总项次阳性率(13.3%)。

  2.2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GI)症状其是儿童孤独症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大多数患胃肠疾病的孤独症儿童被转诊到精神科,因为孤独症集合了包括便秘、腹痛、攻击行为等许多症状,对于孤独症儿童特殊的体质而言,食物不耐受—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三者形成恶性循环,对孤独症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有胃肠道症状的ASD患儿中52%存在睡眠障碍和夜间惊醒(无胃肠道症状者为7%,P<0.01),有反流性食管炎的ASD患儿更经常表现为不可解释的易激惹性(43%),多于无反流性食管炎的患儿(13%)。因此历史上将其当做行为问题,这种情况会使孤独症的GI问题得不到及时评估和诊断,痛失治疗的机会,长期的胃肠道问题可能会发展成为非常严重的终身状况。

  2.3其他问题皮肤问题:湿疹、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痤疮;神经:头晕、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精神:焦虑、忧郁、注意力涣散、暴躁易怒、坐立不安;呼吸: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窦炎;肌肉骨骼:关节炎、关节疼痛;泌尿生殖:尿频、尿急、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心血管:胸部疼痛、高血压、心率不齐、心率过快;其它:体质量对照组快速变动、高血糖、肥胖、磨牙等。

  3孤独症儿童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治疗

  3.1饮食管理目前较为通用的做法是现根据检测结果将不耐受食物的阳性分级为+1、+2、+3,分为全部忌食、阳性值高的忌食、轮替饮食等。大多数饮食不耐受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是有效的。在日常生活中剔除不耐受食物一段时间后,相关症状可以得到改善;采用忌食不耐受食物等方法来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试验性治疗,尤其在治疗的早期阶段,通过改变孤独症患儿的饮食结构,对改善病情有一定作用;对孤独症患儿采用忌食不耐受食物治疗12个月后,孤独症患儿的症状严重程度经CARS评分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麸质和酪蛋白限制饮食(GF/CF饮食)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障碍恢复有疗效。

  3.2益生菌及粪菌移植粪菌移植其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受体人的肠道中,帮助其恢复正常的胃肠道菌群,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这在改善孤独症儿童食物不耐受症状方面的效果显著。

  自1943年LeoKanner首次描述独孤症以来,孤独症患病率不断升高,我国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的范畴,不及早干预,也将是预后最差的一个精神疾病。孤独症儿童的食物不耐受问题尽管不是诊断孤独症的症状,但这些孩子会比较难管理,通常会发生潜在的不良影响,也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了解孤独症和食物不耐受之间的关系及机制,将对进一步研究如何干预孤独症儿童,以及如何促进ASD儿童的健康发育奠定基础,并为预防和干预孤独症相关症状找到途径与方法。

  经颅磁治疗仪治疗原理:输出特定能量的负极性重复性交变电磁,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作用在脑细胞和中枢神经上,使细胞带电量增加,携氧能力增强,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增加代谢酶活性,使受损的脑细胞代谢加快,增加损伤细胞的可修复性。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使脑电活动能力增强,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某些脑部疾病。经颅磁治疗仪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 目前已经在各大医院得到临床应用,而家用经颅磁因小巧方便,对某一种疾病更具有针对性,且不需要医院家庭来回奔跑省心省力更受广大患者欢迎。